2024-12-26
中華文物學會一月份講座(01/18)
2024年是中國的龍年,引起了大眾對「龍」的關注。許多人認為龍象徵中國,或是自詡為龍的傳人。然而,龍並非是自然界中的真實動物,在中國千年文化發展中,賦予龍神奇獨特的象徵意義,那龍的形象到底為何?從中國歷代工藝美術品中龍的造型,讓我們得以認識與追溯龍的形象,發覺在不同工藝的相互影響下,看到龍的傳播與進化。
絲綢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物質文化之一,明代的絲綢生產技術發展成熟,洪武年間,即明令禁止官吏及軍民僧道人等使用織繡龍紋。明代宮廷掌握了織品龍紋的製造與使用,並限制了五爪龍紋為皇帝所專用,自此形成世人認為「龍」就是皇帝的代表,加深了權貴對於龍袍加身的野心,或是民間暗地裡使用龍紋裝飾的虛榮心,並促使龍紋演變出相似又相異的造型,產生不同等級的龍紋家族,出現明代絲綢上充滿活力與變化的龍紋圖案。清代為強調其正統性,沿用「龍」的象徵意義,將其應用在滿族形式的龍袍,成為宮廷時尚。隨著滿清帝國的式微,龍紋深入民間生活中的裝飾應用,龍的文化普遍成為中國的代表與象徵。
本會第十五場「文人‧時尚‧風格」系列講座,邀請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博物館闕碧芬老師蒞臨演講,將透過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Mactaggart Art Collection典藏的精彩絲綢,深入剖析絲綢上的龍文化,帶領會友們了解中國龍形象的演變與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