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文物學會

2020-09-22

中華文物學會十月份專題演講一(10/17)

佛教自西元前三世紀起向亞洲各地傳播,於一世紀初傳至中原漢地,而藏族則遲至七世紀始與之接觸。西藏佛教雖大部承襲印度後期大乘佛教特色,亦吸收相當程度的漢傳佛教內容,再融入當地原始宗教習俗,而發展成為今日的獨特信仰體系。藏傳佛教各宗派皆形成「轉世化身(藏語Tulku)」的傳承世系,漢人稱之為「活佛」。此項傳統未見於印度或中國,在西藏也是漸進發展而成。十三世紀,噶瑪噶舉派為決定教派領袖,首先採用轉世制度。十五世紀,活佛體制已漸為各派採納,迄今仍係藏傳佛教領袖的主要傳承方式。
宗喀巴於十五世紀創建格魯(Gelug)派,初期發展採師徒傳承,後亦兼納轉世體制。滿族入關前,因蒙古部落影響而接觸藏傳佛教,入關後更扶植格魯派為滿、蒙、藏三族共同信仰。對於呼畢勒罕的承續,清廷曾建立完整的官方認證體制,透過正式冊封與定期納貢,由格魯派掌理蒙藏地區政教事務。本講座特別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「呼畢勒罕—清代活佛文物大展」策展人鍾子寅博士蒞臨演講,將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佈陳內容,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,其以讓會友們對於清宮藏傳佛教藝術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
回列表